雨天行车事故多发 路遇积水如何安全通过?
当下正是“七下八上”主汛期,全国各地暴雨频繁,大家在出行时,都可能会面对暴雨导致的路面积水、漫水情况。那么,驾车出行怎么样才可以保障安全涉水呢?
对于驾驶人而言,涉水行车不仅导致驾驶难度增加,也会伴随很大的危险性。交警提醒,积水路段首先应减速或者停车观察积水深度。
决定车辆最高涉水高度的是进气口位置,因为一旦积水涌入发动机进气口,就容易致使进水熄火,严重时会造成发动机损坏甚至报废。最安全的涉水高度是不超过轮胎的二分之一。
涉水行车时要保持低速,匀速行驶,并与前后车保持安全距离,切勿在水中停车、急打方向盘或是水中快速行驶。
车速越快,过水时车身越不稳定,而且激起的水花也越大,更容易导致积水进入发动机舱、进气口、排气口或是车内,最后导致车辆熄火甚至车辆损坏。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单侧轮胎轧水。部分路段可能不会完全被积水覆盖,有些驾驶人可能会觉得“只让一侧轮胎过水比较安全”。但事实恰恰相反。单侧轮胎过水时,车辆左右两侧摩擦力不同,很容易侧滑、甩尾,安全风险太大。
最后,等车辆驶出漫水路段,驾驶人可以连续轻点几次刹车。通过摩擦生热使刹车片上的水分挥发,以保证刹车性能正常。
数据显示,雨天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是晴阴天情况下的5倍,这个概率在极端暴雨天气下甚至更高。为何雨天事故多发频发?造成的原因又是什么?
首先,下雨对司机的视线有严重影响,挡风玻璃上虽装有雨刷,但由于雨水使光线透过率减小,可视距离快速缩短,能见度降低,对正确观察、判断来往车辆及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均带来特别大的影响。另外,雨天空气潮湿,车内外温差大,挡风玻璃、后视镜容易起雾。驾驶视线一旦受一定的影响,危险可能瞬间发生。
雨天行车,制动距离会明显增大。那是因为地面上的雨水,会导致轮胎与地面摩擦力降低,制动距离会随之延长。同时下雨天开车,车辆的刹车盘上也会有水,造成刹车盘摩擦力的降低,导致刹车距离延长。如果车速较快、载重较大,距离的延长将会更多。交管部门实测证明,同一辆车在相同情况下,雨天刹车距离比晴阴天长至少20%,若遇到大雨,这个距离甚至会达到2倍之多。
驾驶人还需要注意的是“水滑”现象。“水滑”指因为车速过快,导致轮胎和路面的积水难以排出,因而产生的水压将车轮上浮,形成汽车在水面上滑行的现象。在潮湿天气或雨天,路面会覆盖上一层水膜,汽车在水膜上高速行驶时,水膜会对轮胎产生动压润滑作用。当车辆达到一定的速度,或是水膜达到一定的厚度时,轮胎与地面接触区消失,形成“水漂”状态。发生“水滑现象”时很危险,轮胎失去附着力,严重时整个车辆会突然变向,甚至翻车。
另外,在下雨天,由于很多路面不平,易引起积水。车辆通过积水路段时,如果两侧轮胎涉入积水深度不同,两侧的轮胎所受到的阻力就会不一样,导致车辆瞬间失控。此外,存有积水的路面会形成“镜面效应”,对司机的视觉造成严重影响,尤其在夜间,极易因受到强烈灯光的刺激而产生照射性眩目。
因此,雨天驾车出行,一定要注意控制车速,不要跟车太近,正确使用灯光,避免急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