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机构7月1日要更新医疗废物暂存处的标识
医疗废物这个名词医护人员都不陌生,而普通市民是有些不熟悉,其实举例子就很容易理解,比如在就医过程中,医生为我们扎针的针头、打针前消毒皮肤的棉签,这都属于医疗废物的范畴。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规定,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它危害性的废物。
由于医疗废物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损伤性物质等,可能会引起疾病传播,因此根据医疗废物性质分为五类: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是属于危险废物。
根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需要明显同时设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警示标识,也就是两个标识牌:
原《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态废料贮存(处置)场》,将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场的警告图形符号设计为“骷髅”,主要传递的是危险废物急性毒性的警示信息。二十多年来,我国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数量及其生态环境风险属性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得到全面加强,监管能力不断的提高,利用处置技术慢慢的提升,对危险废物的生态环境风险管控范围更加全面、管控措施更加精细化和规范化。修改危险废物贮存、处置场的警告图形符号由“骷髅”改为“枯树和鱼”,可以更为直观地传达“全面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的信息,使危险废物贮存和处置设施标志传递的信息更加科学。
新标准将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及时来更新医疗废物暂存处的标识。医疗机构只涉及危险废物的产生、收集、贮存,常规的医疗废物的识别标志设置按照原 HJ 421 中的规定执行。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环发[2003]206号《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要求库房内应张贴“严禁吸烟、饮食”的警示标志;应按GB15562.2-1995和卫生、环保部门制定的专用医疗废物警示标志要求,在
2.暂存间应在医疗卫生机构偏僻区域,处主风向下风位置。具体实际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④医疗废物暂存场所必须远离医疗区、食品 加工区、人员活动密集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且相距 20M 以上,方便医疗废物的装卸、装卸人员及运送车辆的出入;具体参考如下:
2.暂存间应设废物存放区、工具处置区、更衣办公区,并为预防疫情、院感暴发等预留专用缓冲区。
6.窗沿距地面高度不小于 1.5 m,有防盗、防蚊蝇、防蟑螂、防鼠等装置;
2.暂存间应有紫外线 W,辐照强度不小于 70 uW/cm²,安装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3.暂存间首选自然通风。通风不良时,应增加机械通风,并加装电路保护装置。
6.药物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胎盘等存储用的冰柜或冰箱应有温度显示。
尺寸:警示牌:长方形,长不小于 40 cm,宽不小于 6 cm;中文文字:高不小于 4 cm。
2.暂存间工作人员应按 WS/T 311的规定正确穿脱防护用品,按 WS/T 313的规定执行。
3.暂存间工作人员应继续教育,按时完成专业相关知识或技能培训,并保留记录。
4.培训内容有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交接等知识和管理要求,医疗废物、暂存间场地、物品等卫生、消毒知识和技术方面的要求,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含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置),医疗废物遗失、散落、滞留等情况应急处置方法等。
1.医疗废物应统一标签,注明种类、重量、数量、产生单位、交接时间及人员等信息,便于溯源。
2.医疗废物应使用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密封包装,特殊医疗废物应双层包装、分层封扎。
3.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 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医疗废物在暂存间不应再次分拣和二次分装。
4.医疗废物存放区温度应不高于 20℃,相对湿度 50 %~60 %。
1.装有医疗废物的容器应在无人状态下启用紫外线.传染性或疑似传染性医疗废物装入容器前应使用 1000 mg/L~2000 mg/L 含氯消毒剂对包装喷 洒消毒;装入容器后,无需开启容器盖对医疗废物消毒。
3.医疗废物交终端机构清运后,应按WS/T 367、WS/T 512及表3的规定对暂存间物表做消毒。存放有传染性废物的区间,应按GB 19193的规定进行终末消毒。
1. 暂存间建设原始资料,包括:设计图纸、院感评估资料、完工验收资料等;
2. 暂存间设施设备台账,包括:空调、冰箱、电子称、紫外线灯、灭蝇灯、灭火器等;
3. 暂存间运行管理记录,包括:人员档案、培训记录、安全检查记录、应急演练记录等;
4. 医疗废物暂存管理记录,包括:年度医疗废物生产总量控制计划、医疗废物交接记录等;
5. 安全及突发事件记录,包括:职业暴露事件记录、消防物资配置台账、医疗废物散落、流失 记录、火灾应急处置记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记录等。